李政道

科学巨匠因暑名顺序争议终身未和解

当2025年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他与李政道先生那段跨越半世纪的恩怨。这对曾共同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改写20世纪物理图景的华人科学巨匠,终其一生未能化解因署名排序而起的隔阂,直到2024年李政道先生离世、次年杨振宁先生谢幕,这场科学史上的

科学 巨匠 杨振宁 李政道 科学巨匠 2025-11-18 16:47  2

大湾区“艺术与科学”论坛暨纪念李政道院士诞辰100周年活动将在香港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主办、阳光卫视协办,希望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推动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弘扬科学家精神,并将正式启动 “文化共融・青年兴港” 综合倡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合作与青年交流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搭建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院士 诞辰 李政道 院士诞辰 李政道院士 2025-11-14 23:16  3

李政道“中介”战略:如何为中美高能物理合作“架桥”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在合作需求、人才资源和目标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是中美高能物理合作面临的巨大挑战。李政道凭借跨国学术声望与中美双边网络资源,具备打通合作要素流通的关键优势。本文分析了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李政道以信任中介、知识中介和人才中介

战略 科技导报 李政道 对撞机 高能物理 2025-11-15 04:39  2

诺奖双星:杨振宁与李政道的斯德哥尔摩巅峰之夜

195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灯火辉煌,35岁的杨振宁与31岁的李政道并肩坐在最前排左侧:杨振宁居首,李政道紧邻。他们身着黑色燕尾服,胸佩白色康乃馨,静候载入华人史册的那一刻。这是诺贝尔奖颁奖史上第一次响起中国人的名字,他们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

双星 诺奖 杨振宁 李政道 斯德哥尔摩 2025-11-13 21:39  2

杨振宁去世不到一个月,关于他的三大争议又浮现,到底该如何看待

2025年10月18日,103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其覆盖国旗的葬礼仪式尚未淡出公众记忆,关于他生平的三重争议却已再度掀起波澜。这位被尊称为“爱因斯坦之后物理学奠基人”的诺奖得主,在身后遭遇了与其成就相伴的舆论拷问,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标签更为复杂。

诺奖 杨振宁 李政道 翁帆 杜致礼 2025-11-13 17:31  2

一文讲清楚李政道与杨振宁关系不合内情,分道扬镳后的生活交往

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李政道和杨振宁后,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通知以及所有媒体的报道中,两人的名字都按照国际惯例以字母顺序排列,李政道在前,杨振宁在后。但杨振宁提出,在颁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排在李政道之前,而他的夫人杜致礼(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

交往 杨振宁 李政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 西南联合大学 2025-10-30 07:06  1

李政道,除了拿下诺贝尔奖,他还是中美核武器技术交流的幕后英雄

1990年春,北京西郊的办公室里,一纸批文从外交部流转到科学院,寥寥数字却松开了中美学者被迫收紧的对话。文件允许科学家以“非官方”身份探讨军备控制,读来平静,却把两年悬而未决的沟通重新点亮。彼时,李政道已在幕后忙碌数十月,那个午餐的伏笔终于兑现。

诺贝尔奖 李政道 核武器 朱光亚 潘诺夫斯基 2025-10-06 09:40  2

他赢了诺奖,却输给兄弟,等了妻子28年

98岁生日这天,他回家了。物理巨匠李政道的骨灰跨越重洋,最终落在了苏州,与苦等28年的妻子秦惠䇹合葬。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人们再次提起那个名字,那个曾与杨振宁并肩站在世界之巅,却又在巅峰时刻决裂的名字。他的一生,仿佛一部跌宕起伏

诺奖 杨振宁 李政道 奥本海默 秦惠 2025-10-29 08:24  2